“扎”千年之花,“染”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之大理非遗之行纪实-亚博app客户


关注亚博app客户:
学校微信公众号
学校官方抖音
学校微博平台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扎”千年之花,“染”时代特色 ▏马克思主义学院“行走的思政课”之大理非遗之行纪实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9日       编辑:未知

近年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聚焦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以“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为主题,不断探索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提升思政教育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老师带领着同学们从课堂走向企业、走到乡村、走进博物馆,引导学生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使学生在社会的大课堂里感悟时代脉搏,树立报国强国远大志向。今天,我们跟随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理非遗之行的小分队,一起去感受白族扎染这项千年技艺的独特魅力。

(一)“扎”千年之花,“染”时代特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以“根脉”“根基”喻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是连结民族情感、维系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苍洱之间扎白染蓝的大理 “白族扎染技艺”起源于汉晋时期,是白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06年就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名录。

10.jpg

2024年9月20日,马克思主义学院贺林、伍丽仪、李洁三位老师带领着学生奔赴有“白族扎染艺术之乡”之称的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的璞真扎染博物馆,沉浸式体验“布里生花”的奇妙,深入探究以白族扎染为代表的非遗项目当前在保护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困境,了解大理如何在守正创新思想指引下,开创非遗传承发展新局面。

通过在扎染博物馆中对白族扎染发展历史的详细了解、对扎染工人的访谈和扎染坊的实地调研,大理小分队的老师和同学们得知,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环境的变迁,加上传承人才的短缺与老龄化、传承方式单一等原因,白族扎染这项承载着白族特有的文化记忆与历史特征的传统技艺,逐渐被现代工艺所取代,曾一度濒临退化、变异、失传,甚至消亡。但在2011年大理成为国家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2023年成为云南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后,大理州通过法律制度的支撑与引导、建设非遗保护利用基地、开展非遗专题活动等手段多措并举实现非遗的保护和传承。老师和同学们又在扎染博物馆内和游客们一起制作扎染文创商品、体验非遗文旅品牌项目以及利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广非遗商品的过程,全方位了解到大理州努力实现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借助文化的力量拓展产业链富民链,助力乡村振兴。

大理非遗之行,是以云南省大理州积极探索民族传统文化整体保护和开发利用的途径为内容支撑,以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发展中取得的成就为教学目标,在博物馆里、在染缸边、在扎染工人身边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坚定了同学们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和信心,实现了铸魂育人的任务。

(二)在行走中认识中国,在场馆里开阔视野

参加大理非遗之行的同学们跟随老师参观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璞真扎染博物馆、云南省首家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大理古城。在实践教学中,同学们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富集地大理丰富的非遗项目,被包括白族扎染在内每一项民族传统文化所深深震撼和滋养,这里的白族三月街、本主节、绕三灵、石宝山歌会和彝族祭祖节等民俗活动绚丽多彩;剑川木雕、鹤庆银器、白族扎染等传统技艺影响广泛;弥渡花灯、南涧跳菜、白族大本曲、剑川白曲等戏剧舞蹈源远流长……

9.jpg

学生王司晨说:“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丢了!”

学生赵忠燃表示,这一趟大理非遗之行,让我看到了大理非遗保护丰硕成果,多维度感受非遗之美,更加理解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

学生樊灿说:“作为一个大理人,通过这一次实践教学,终于明白了大理州一直宣传贯彻的‘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建设目标,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

本次实践教学,挖掘和整合了地方实践教学资源和思政元素,协同构建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育人格局,使学生在行走中、在场馆里见证社会主义文化的新辉煌,开阔了视野和眼界,更加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加入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行列。

(三)扎根中国大地,当立德树人的“大先生”

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11.jpg

大理非遗之行,正是希望用中国大地上丰富而鲜活的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及其蕴含的思政教学元素,结合地方力量,充分发挥“大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要求指导老师既是“经师”,也是能扎根中国大地,深入做调查研究,探索分析中国社会问题,具备较强实践教学能力的、能在做人做事上给予学生引导的“人师”。因此,在启动大理非遗之行前,三位指导老师多次赴大理调研大理非遗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情况,虚心向行业专家请教,形成丰富的调研报告,务求能够通过本次实践教学实现了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既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又能引导学生明德立志,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学生们文化自信。

贺林老师说:“这次‘行走的思政课’带着学生探索教材里没有的丰富案例,使大家对祖国大地有了更生动的感知、更厚重的使命感。这同时也是对我们思政教师教学能力上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教育者先受教育,才能带领学生接受教育。”

李洁老师表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咐,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 “在课堂上讲”与“在社会中讲”的紧密结合,做新时代的“大先生”,努力培养更多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才。

(供稿: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 - - -

安宁校区: 云南省安宁市职教园区麒麟路17号

海源校区: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海屯路296号

电       话: 0871- 68314770

| |
亚博app客户的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yabo亚博88的技术支持:信息管理中心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