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 >> 浏览文章
在校团委、学院以及各位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由电子科技协会举办的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第二届“智创杯·寻迹探行小车”竞赛于5月18日圆满落幕。本次竞赛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科技实践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并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以赛促学、以学促进的方式,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强化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本次大赛同时也是基于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蓝桥杯eda设计与开发赛项、编程语言竞赛的延展。
本次大赛通过前期宣传,吸引了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233名同学组成51支队伍参赛。参赛队伍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两大类别,其中专业组48组,非专业组3组。本次大赛还吸引了15位来自信智学院以外的同学积极参与,他们分别来自财会金融学院、高职学院、教育学院以及建筑工程学院,为大赛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次竞赛中共有125位电气专业同学、24位智能制造专业的同学、23位通信专业的同学、15位软工专业的同学、11位大数据专业的同学、7位物联网专业的同学、9位人工智能专业的同学参赛。
本次竞赛包含eda设计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焊接技术、硬件组装等几部分组成。比赛中非专业组采用小车寻迹的形式,专业组采用寻迹和避障相结合的形式,参赛队伍需参照任务要求和参考资料组装和调试小车,使小车能够在规定时间和要求内完成寻迹以及避障任务。
本次竞赛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制作调试(前期准备阶段)(9—17日):参赛队伍根据提供零件和寻迹、避障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小车的设计和制作并进行调试,专业组还需满足小车的避障功能。同时,电子科技协会根据赛项要求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料、根据各参赛队的进度情况进行相应培训。在前期准备中,实验楼405、实验楼407由科协安排人员进行值班,并对外开放,以便参赛选手进行小车的制作。5月9日-5月17日,在实验楼402,实验楼405,实验楼407进行主控板焊接、硬件组装、软件安装、部分代码讲解培训,参与人数达200余人。备赛期间均有参赛队员在实训楼进行备赛。参与人数每天达60余人。
参赛选手在402接受电路板焊接培训
参赛选手进行小车程序调试
参赛选手在402备赛
第二阶段-评分(正式比赛阶段)(18日正式进行):共分为三大模块:1.外观评分;2.答辩;3.小车寻迹。评委根据要求依次对外观、答辩、动作要求进行评分。因本次参赛队较多,定于三个通道进行动作演示评分。本次大赛评委邀请了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武彦平老师、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教师孟园园老师、蒋润怀老师、张宇老师、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辅导员郭玲玲老师、电子科技协会指导教师李星源老师和6名同学担任评委。依据评分标准和赛题要求,评委进行各项内容的评分。第一个环节:外观评比。评委是武彦平老师、蒋润怀老师、李星源老师、赵江华同学。评委根据根据控制板焊接工艺、组装整洁度、设计创新性、稳定性、连接走线等要求进行评分。
第二个环节,答辩。评委是郭玲玲老师、邓福斌同学。评委通过选手的设计思路、制作原理、实现功能、团队分工、收获感悟等进行评分。
第三个环节,功能演示:此环节分为a、b、c、d四个组别三个赛道进行,每个赛道有三名评委(1名老师,2名学生),以及一名工作人员。评委根据组别以及赛题进行评分。专业组:按下模式切换按钮,信号指示灯闪烁2下,小车进入寻迹避障模式,小车根据循迹路线进行寻迹和避障动作,当行进至小车启停位置点,前方四路巡线迹传感器均未检测到黑色线条(9-15cm),小车完成整个循迹过程,运行结束,该寻迹避障流程结束;非专业组:按下模式切换按钮,信号指示灯闪烁2下,小车进入寻迹模式,小车根据循迹路线进行寻迹动作,当行进至小车启停位置点,前方4个寻迹传感器均检测到黑色线条(2-3cm),小车完成整个循迹过程,运行结束,该寻迹流程结束。
评委根据指示灯、模式1、模式2(小车寻迹时间)动作情况,进行评分。
寻迹瞬间
寻迹瞬间
寻迹瞬间
经评委评分;评委、工作人员复核最终获一等奖40名同学(9支队伍)、 二等奖40名同学(9支队伍)、三等奖59名同学(13支队伍)、优秀奖53名同学(11支队伍)。
候场室参赛选手备赛
评委、工作人员合影
本次比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赛热情,学生受益面明显扩大,竞赛成绩持续提升,通过参与各类学科竞赛活动,以赛促学,以学强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精神,在竞赛中加强朋辈合作、高年级引导带动低年级学生。青春向阳而生,我们一往无前,希望各位参赛选手能够通过在比赛中的相关学习,用热情渲染风采,用青春交锋无悔未来,做创新少年,圆科技之梦!
供稿人:胡善杰、李星源
亚博app客户的版权所有 ©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 "));
yabo亚博88 copyright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